旁听招标会的经历,像在阮文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,激起的涟漪久久未散.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,夜校的课程,淘来的旧书,甚至公司内部流传的一些资料,都成了他的精神食粮.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仓库的体力活,而是开始有意识地观察整个项目的运作流程.
他发现,仓库作为物资中转站,是项目链条上的重要一环,但也是最末端,最被动的一环.项目的进度,成本,质量,最终都体现在对材料的需求和管理上.他开始尝试理解项目部的计划,主动询问阿明一些材料的用途和大致使用时间,以便提前做好准备,避免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.
他的努力和变化,阮金海似乎也看在眼里.招标会后不久,阮金海再次把阮文叫到了办公室.
"阮文,坐."阮金海这次的态度温和了许多,"上次招标会旁听,感觉你挺上心.最近在仓库怎么样?阿雄没再为难你吧?"他显然知道一些仓库里的矛盾.
"谢谢阮总关心.仓库工作正常,我会努力做好."阮文谨慎地回答,没提阿雄的刁难.
"嗯."阮金海点点头,"老陈没看错人.你肯学,能吃苦,脑子也活.窝在仓库当个搬运工,屈才了."
阮文的心提了起来,不知道阮金海是什么意思.
"公司刚中标一个新项目,'西湖新城'二期住宅工程,体量不小."阮金海继续说道,"项目部缺人手,尤其是基层协调和材料跟进这块.我想把你调过去,从项目助理做起,跟着项目经理跑跑现场,协调材料进场,处理一些杂事.怎么样?敢不敢接这个挑战?项目上可比仓库辛苦多了,压力也大."
项目助理?!调离仓库?!阮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!这简直是质的飞跃!项目助理虽然也是基层,但接触的是项目的核心运作,是真正的"上游"工作!这意味着他彻底跳出了仓库的"死循环",踏上了陈启明所说的那条"向上走"的道路!
巨大的惊喜和随之而来的压力瞬间淹没了阮文.他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激动,坚定地回答:"敢!阮总!我愿意去!再苦再累也不怕!"
"好!"阮金海满意地笑了,"有股子冲劲!项目地点在西湖区,离你住的地方有点远.公司有项目宿舍,你可以申请搬过去住.明天就去项目部报到,找项目经理阿海(Hải),他会安排你.仓库那边,我会跟阿雄说."
"是!阮总!谢谢阮总!"阮文激动地站起身,深深鞠了一躬.
走出办公室,阮文感觉脚下像踩了棉花,又像要飞起来.他第一时间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和阿梅,告诉陈先生!但他忍住了,他要先把这个好消息消化掉.
回到仓库,阿雄已经接到了通知,脸色铁青.他看着阮文,眼神复杂,有嫉妒,有不甘,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.
"行啊,阮文,攀上高枝了."阿雄冷冷地说,"项目助理?一步登天啊!以后发达了,别忘了我们这些老同事."
"雄哥,谢谢你一直以来的照顾."阮文真诚地说.虽然阿雄对他不好,但毕竟是他的第一个主管.
"哼!少来这套!"阿雄不耐烦地挥手,"收拾你的东西,赶紧滚蛋!别在这碍眼!"
阮文默默收拾了自己不多的私人物品——几本书,一个水杯,那本记录着仓库点滴的笔记本.阿明走过来,拍拍他的肩膀,由衷地说:"阿文,恭喜你!好好干!你肯定行的!"
"谢谢你,明哥!你多保重!"阮文感激地握了握阿明的手.
离开仓库的那一刻,阮文回头看了一眼这个他奋斗了几个月的地方.尘土飞扬,机器轰鸣,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水泥和金属的味道.这里是他新人生的起点,是他汗水浸透的地方.他心中没有留恋,只有感激和迈向新征程的豪情.
第二天,阮文背着简单的行李,坐了很久的公交车,来到了位于西湖区边缘的"西湖新城"二期项目工地.
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撼.与仓库的局促不同,这里是一片巨大的,热火朝天的战场!数栋高层住宅拔地而起,巨大的塔吊像钢铁巨人般缓缓转动,将钢筋,混凝土源源不断地运往高空.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包裹着楼体,工人们像蚂蚁一样在上面忙碌.打桩机发出沉闷的轰鸣,搅拌车进进出出,电焊的火花四处飞溅,各种机械的噪音交织成一首雄浑而嘈杂的交响乐.空气中混合着水泥,油漆,金属和汗水的复杂气味.
项目部设在工地入口处一排简陋的彩钢板房里.阮文找到项目经理阿海(Hải)的办公室.阿海是个三十多岁,皮肤黝黑,精干利落的男人,眼神锐利,语速很快.他显然已经接到了阮金海的指示.
"阮文?新来的助理?"阿海上下打量了他一下,没多废话,"行,来了就干活.项目刚开工,千头万绪.你主要跟着我,负责材料这块的协调跟进.工地上的材料员老黎(Lê)会带你熟悉现场和流程.记住几点:第一,安全第一!进工地必须戴安全帽,遵守所有安全规定!第二,腿要勤快!嘴要利索!工地上的事,瞬息万变,材料需求随时调整,供应商送货也可能出岔子,你得第一时间发现问题,协调解决!第三,数据要准!材料进场,验收,领用,每一笔都要记录清楚,及时报给我!明白吗?"
"明白!海哥!"阮文大声回答.
"好!老黎!"阿海朝门外喊了一声.
一个五十多岁,满脸风霜,穿着褪色工装的老工人走了进来.
"老黎,这是新来的助理阮文,以后跟你跑材料.带他熟悉现场,教他规矩."阿海吩咐道.
"好嘞,海哥."老黎点点头,对阮文露出一个朴实的笑容,"小伙子,跟我来吧."
阮文跟着老黎走进了喧嚣的工地.巨大的噪音瞬间包围了他,震得耳膜嗡嗡作响.脚下的地面泥泞不堪,深一脚浅一脚.老黎边走边介绍:"这是1号楼,刚出地面…那是钢筋加工区…那边是木工棚…搅拌站…材料堆场在那边…"
他们来到一片用围挡圈起来的空地,里面堆放着各种建材:成山的砂石,成垛的砖块,成捆的钢筋,还有水泥,模板,脚手架管等等.几个工人正在卸车.
"喏,这就是咱们项目的'粮仓'了."老黎指着说,"材料员,就是管好这个'粮仓'.东西来了,要点数,验收质量,签收;工地要用了,按单子发料;每天还要盘库存,看看还剩多少,不够了要及时上报申请采购.活不重,但操心!东西不能少,不能坏,更不能耽误工地用!"
阮文看着眼前庞大的材料堆场,感觉责任重大.这可比仓库复杂多了!材料种类更多,数量更大,露天存放受天气影响大,而且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度!
老黎带着他认识现场的几个材料保管员,都是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.他们对阮文这个空降的"助理"态度不冷不热,带着点审视.
下午,阮文就迎来了第一个考验.工地急需一批C30标号的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.混凝土搅拌站的车到了,但现场技术员检查后,认为坍落度(混凝土的流动性)不符合要求,拒绝签收.搅拌车司机急了,说他们就是按单子配的,僵持不下.
老黎被叫去处理其他事.现场材料员看着阮文:"助理,你看这…怎么办?工地等着呢!"
阮文头皮发麻.坍落度?他根本不懂!但他知道不能慌.他先安抚司机:"师傅别急,技术员说有问题,我们再确认一下."他立刻跑去找到技术员,虚心请教坍落度不合格的原因和标准.技术员简单解释了一下,并带他到车边用工具做了演示.
阮文明白问题确实存在.他立刻打电话给搅拌站调度,说明情况,要求换一车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尽快送来.同时,他协调现场,让这车不合格的混凝土暂时卸到不影响施工的地方,等待处理(可能用于次要部位或返厂).他又向阿海汇报了情况.
在他的协调下,新的混凝土车很快到达,顺利通过验收,浇筑工作得以继续.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,但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和冲突.
这件事让阮文深刻体会到项目现场的复杂性和协调的重要性.他不再是仓库里那个只需要执行指令的搬运工,他需要独立判断,快速反应,协调各方!这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.
晚上,阮文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项目宿舍——一间八人住的简易板房,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和烟味.他顾不上洗漱,先拿出笔记本,记录下今天学到的"坍落度"知识,以及处理这次突发事件的心得.他意识到,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!建筑材料知识,施工工艺,质量标准,协调沟通技巧…
项目生活异常艰苦.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,跟着老黎跑现场,协调材料,处理各种突发状况.风吹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.工地的伙食简单粗糙,宿舍条件简陋.工作压力巨大,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进度,被阿海骂是常事.
但阮文咬牙坚持着.他像一块海绵,疯狂吸收着一切知识.他缠着技术员问材料性能,跟着质检员学验收标准,向老工人请教现场经验.他主动承担最繁琐的报表工作,把材料进销存台账做得清清楚楚.他腿脚勤快,工地哪里需要协调材料,他第一时间赶到.
他的努力和进步,渐渐赢得了大家的认可.老黎拍着他的肩膀说:"小子,行!比我想的强!"连阿海骂他的次数也少了,偶尔还会交代他一些更重要的事情.
一天,阿海把他叫到办公室.
"阮文,下周,1号楼要开始标准层施工了.标准层施工是流水作业,材料供应节奏要求非常高,不能断档,也不能积压太多占地方."阿海表情严肃,"这块协调工作,以后你主要跟着负责.老黎年纪大了,你多跑跑.这是考验你能力的时候,别给我掉链子!"
阮文心头一震.独立负责标准层材料协调!这是阿海对他能力的认可,也是巨大的挑战!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,但心中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.
"是!海哥!我一定全力以赴!"阮文挺直胸膛,眼神坚定.
走出办公室,他望向工地.夕阳的余晖洒在高耸的塔吊和初具规模的楼体上,镀上一层金色.机器的轰鸣声仿佛变成了激昂的鼓点.他知道,真正的"项目洗礼"才刚刚开始.这条通往"上游"的路,布满荆棘,但他已无所畏惧.他握紧拳头,心中默念:陈先生,您看着吧,我阮文,绝不会让您失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