阮文(Nguyễn Văn)提出的整理货架,实施标签系统的建议,虽然被阿雄(Hùng)以"忙不过来"为由暂时搁置,但那次单据整理带来的效果却出乎意料地好.
几天后,工地急需一批特定规格的膨胀螺栓,阿雄翻箱倒柜找不到领料单,急得满头大汗,差点又要骂人.阮文默默走到新整理好的文件夹前,迅速翻到对应日期的"领料单"分类,很快找到了那张单据.
"雄哥,在这里."阮文平静地递过去.
阿雄一把抓过单据,确认无误,愣了一下,看看阮文,又看看那排整齐的文件夹,张了张嘴,最终只"嗯"了一声,转身去安排发货.虽然没说什么,但阮文能感觉到,阿雄看他的眼神里,少了几分之前的轻视,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.
仓库的日常工作依旧繁重枯燥.阮文和阿明(Minh)每天重复着收货,点数,登记,发货,搬运的循环.汗水浸透工装,灰尘沾满脸颊,肩膀和手臂的肌肉在持续的酸痛中变得结实.但阮文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指令.他开始主动思考.
他利用夜校学到的会计知识,尝试理解仓库的"库存周转".他发现有些材料,比如某种特定型号的防水卷材,进货后几个月都没人领用,堆在角落积灰,占用资金和空间.而有些常用耗材,如钻头,切割片,却经常库存告急,需要临时紧急采购,价格往往更高.
他悄悄记录下这些观察,写在笔记本上.他还注意到,每次大型项目开工前,仓库都会手忙脚乱一阵,因为集中领料需求巨大,而仓库人手有限,清点,发货效率低下,经常被工地抱怨耽误进度.
"明哥,你说…要是我们能把那些不常用的东西提前清理掉,或者跟采购说少进点,把钱省下来多备点常用耗材,会不会好点?"一天午休时,阮文试探着问阿明.
阿明正啃着饭团,闻言苦笑:"阿文,你想太多了.进什么货,进多少,那是采购部的事,我们仓库只管收和发.至于清理?雄哥才懒得管那些'死货',放着呗,又不占他地方.忙不过来?忍忍就过去了,反正工地骂的是雄哥,又不是我们."
阮文沉默了.阿明的话很现实,但也透着一种无奈的麻木.他想起陈启明说的"看到缝隙里的价值".仓库管理的混乱和低效,不就是一个巨大的"缝隙"吗?如果能改善,不就能为公司省钱,提高效率?这不就是创造价值?
他决定做点什么.他利用休息时间和下班后的一点空闲,开始了一项秘密工作——盘点仓库里的"死库存".他避开阿雄的视线,拿着笔记本和卷尺,钻进仓库的各个角落,记录下那些积压已久,布满灰尘的材料:过时的瓷砖样本,规格特殊的角阀,早已停产的某种胶水,甚至还有几台锈迹斑斑的旧水泵…
他记录名称,规格,数量,入库日期(如果能找到单据的话),估算大致价值.这项工作耗时耗力,进展缓慢,但他坚持着.他相信,这些数据总有一天会有用.
机会来得比预想的快.
一天下午,阮金海(Nguyễn Kim Hải)带着几个西装革履,看起来像是重要客户的人,突然来到仓库视察.阿雄接到通知,慌慌张张地跑出来迎接,脸上堆满笑容,与平日判若两人.
"阮总!王总!李总!欢迎欢迎!视察仓库啊?这边请这边请!"阿雄点头哈腰.
阮金海面无表情地点点头,目光扫过略显杂乱的仓库.客户们则微微皱眉,看着叉车在狭窄通道穿梭扬起的灰尘.
阿雄赶紧介绍:"我们仓库管理非常规范!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!物料摆放整齐,标识清晰!保证项目供应及时准确!"他一边说,一边心虚地瞥了一眼旁边货架上有些模糊的旧标签.
阮金海没说话,走到一排货架前,随手拿起一张贴在货架立柱上的旧领料单,日期还是两个月前的.他眉头微蹙.
就在这时,一个客户指着角落里一堆被防水布半盖着的材料问:"阮总,那些是什么?看起来放很久了?"
阿雄心里咯噔一下,那是阮文正在盘点的"死库存"之一,一堆过时的塑料落水管.他支支吾吾:"哦…那个…是一些…备用材料…特殊项目用的…"
阮金海显然不满意这个回答,正要追问.一直默默跟在后面的阮文,看着阮金海紧锁的眉头和客户质疑的眼神,心中一动.他知道这可能是个机会,也可能是个雷区.但他想起了陈启明的话:"真正的强大是敢于行动的心."
他深吸一口气,上前一步,声音不大但清晰地说:"阮总,各位老总,那是型号为DN110的PVC落水管,规格是4米长,共32根.是去年三月份为'春山小区'项目采购的备件,但项目完工后剩余未用.目前市场已普遍使用DN125规格,这批材料属于淘汰型号,积压库存价值约一百二十万盾."
仓库里瞬间安静下来.所有人都看向阮文.阿雄的脸瞬间涨红,狠狠瞪着阮文,眼神里充满警告和愤怒.阮金海则是一愣,锐利的目光第一次真正聚焦在这个穿着工装,满脸灰尘的年轻人身上.
"哦?你叫什么名字?"阮金海问.
"报告阮总,我叫阮文,仓库管理员助理."阮文挺直腰板回答.
"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?"阮金海追问.
"我…我最近在整理仓库,发现有些材料积压时间很长,就…做了个简单的盘点记录."阮文从工装口袋里掏出那本皱巴巴的笔记本,双手递过去,"这是部分积压材料的清单,还有预估价值."
阮金海接过笔记本,翻开.里面用略显稚嫩但工整的字迹记录着各种积压物品的名称,规格,数量,入库时间(有些是推测),估算价值.虽然不够专业,但条理清晰,数据详实.他翻了几页,又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眼神清澈,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是坦然的年轻人.
"这些数据准确吗?"阮金海问.
"大部分是根据现有单据和实物清点估算的,可能有些误差,但应该…八九不离十."阮文老实回答.
"这些积压品,总价值大概多少?"阮金海合上笔记本.
"我…我还没统计完,目前记录的这部分…大概有…七八百万盾."阮文估算了一下.
阮金海没再说话,把笔记本递给旁边的秘书:"复印一份."然后转向阿雄,语气平淡却带着压力:"阿雄,仓库积压这么多'死货',占用资金,浪费空间,你之前不知道?还是知道了没处理?"
阿雄冷汗都下来了:"阮总…我…我知道一些,但…但一直忙着项目供料,没…没顾上处理…而且有些东西…处理起来也麻烦…"
"麻烦就不处理了?让钱烂在仓库里?"阮金海打断他,语气转冷,"我看你是太'忙'了!忙得连仓库有多少家底都不清楚!"
阿雄低着头,不敢吭声.
阮金海又转向阮文,眼神缓和了一些:"阮文是吧?老陈介绍来的?做得不错.这份清单继续完善,尽快给我一份完整的报告,包括处理建议."
"是!阮总!"阮文心中狂喜,强压着激动应道.
阮金海点点头,没再多说,带着客户离开了仓库.
阿雄等阮金海走远,猛地转身,一把揪住阮文的衣领,压低声音怒吼:"阮文!你他妈想干什么?!显你能耐是吧?!在老总面前拆我的台?!活腻了?!"
阮文被勒得有些喘不过气,但他没有退缩,直视着阿雄愤怒的眼睛:"雄哥,我没有拆台.我只是…说了实话.那些东西确实积压着,浪费钱.阮总问起来,我不能撒谎."
"实话?!你懂个屁!"阿雄咬牙切齿,"仓库的事轮得到你指手画脚?!你以为你是谁?!老陈介绍的就了不起?!信不信我让你明天就滚蛋?!"
"雄哥,"阮文的声音很平静,"阮总要报告.我如果做不好,或者不做,阮总问起来,恐怕…更不好交代."
阿雄的手僵住了.他死死瞪着阮文,眼神像要吃人.他明白阮文说的是事实.阮金海亲自要的报告,他阿雄敢拦着不让做?或者阮文做砸了,阮金海怪罪下来,他阿雄能脱得了干系?阮文这小子,看着老实,心思却深!他是在用阮总压自己!
"好!好!好!"阿雄连说三个"好"字,猛地松开手,把阮文推了个趔趄,"你做!你他妈好好做!老子倒要看看你能做出什么花来!要是报告有问题,或者耽误了仓库正事,看我怎么收拾你!"他撂下狠话,气冲冲地走了.
阮文整理了一下被扯皱的衣领,长长舒了一口气.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.他知道,他彻底得罪了阿雄.但他不后悔.他抓住了这个机会,在阮金海面前留下了印象.这就值得!
他拿起笔记本,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,眼神变得坚定.这份报告,他必须做得漂漂亮亮!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阮总,更是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!
接下来的日子,阮文更加忙碌.他白天要完成繁重的仓库工作,晚上要上夜校,还要挤出时间完善那份积压库存报告.他利用一切碎片时间:午休时,他躲在角落清点记录;下班后,他留在仓库多待一小时;周末,他放弃了难得的休息时间,跑到仓库继续工作.
他不仅完善了清单,还查阅了部分能找到的采购单据,尽量核实入库时间和价格.他上网查询了部分材料的当前市场价格(利用夜校机房),估算贬值程度.他甚至根据阿明提供的信息和夜校学到的知识,尝试分析积压原因:有的是采购过量,有的是设计变更导致材料废弃,有的是供应商以次充好但当时没发现…
他还结合夜校管理课上学到的"5S"和"目视化管理"理念,草拟了几条处理建议:1. 对尚有残值的材料,联系供应商折价退货或寻找其他项目消化;2. 对完全无用的废品,尽快清理变卖,回收部分资金;3. 建立定期盘点制度,及时清理滞销品;4. 优化采购流程,加强与项目沟通,减少盲目采购.
这份报告,他写得极其认真.字迹工整,数据尽量详实,分析力求客观,建议也尽量务实可行.他知道,这是他递给阮金海的第一份"答卷".
一周后,阮文将一份誊写工整的报告,通过阮金海的秘书,交了上去.他心中忐忑不安,不知道这份心血会换来什么.
几天后,阮金海的秘书突然来到仓库.
"阮文在吗?阮总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