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章:問道無聲
王家村,清晨雨霽,天地如洗.
靜修堂前,桃枝抽芽,一點嫣紅悄然浮現,是四十年來第一朵春花.它開在破牆殘瓦間,並不起眼,但王宇靜立良久,眼中卻閃過一絲難得的暖意.
「靈氣既通,花亦可開...火種既燃,道亦可傳.」
他輕聲呢喃,轉身回堂.
———
柳青仍在靜室潛修.
星舊所遺之夢紋力量,如泉水潤物般在他體內慢慢釋放,既無痛苦,也無衝突,仿若天生與之契合.王宇檢視後心中有數,這少年天資或許不極高,但承受異力而不狂,不亂,能靜守,此乃真正的「道器之質」.
他為柳青撰寫"鎮夢心篇",每日以夢引環封鎖其外感,免其心神雜沓.
若不出意外,再數月,柳青便能跨入「初識靈息自轉」的階段,那將是他傳道以來第一位能與天地共感,主動凝引夢識之人.
他為此加設內堂,名為「夢觀所」,只對柳青與極少數心志穩者開放.
———
堂外,傳道之事已愈加穩固.
為應對日益增多的求學村人與鄰村來者,王宇在靜修堂東側另築一座小廳,名曰:
「問道所」.
不同於靜修堂只傳入靜與煉氣,問道所則開放於所有願學者——
無論你是農夫,木匠,寡婦,孩子,抑或殘疾老者,只要願來坐三日,心能靜,問能誠,他便可傳你「基法」,「靜訣」,「觀心」,「聚火」,「養身」五條基礎修命之道.
王宇曾言:
「凡人命本不凡,道無尊卑之別,只在有無『自修之願』.」
———
問道所開後三月,人數不減反增.
他立下"五律": 1. 不收財帛,唯以心誠; 2. 不立名號,來者即弟; 3. 不求修果,但問修心; 4. 不傳術器,先授人心; 5. 不畏尊卑,問則有應.
這"五律"傳開後,引起一場無形震動.
附近十數村鎮之人紛至沓來,甚至不乏世家庶子,隱修散人改名換姓,隱入其中為求「無門之法」.
但王宇一眼看破,未拒,亦不迎.
「你來時,是誰,便是誰;我教你,也不改你.」
於是這靜修堂與問道所,便以「無宗無門,無符無號」之形,傳遍山南數百里.
———
然,道聲漸大,終驚外界.
當年來訪的姜守白早已晉元丹,且晉升青渺山外堂長老.他屢次上報朝宗請求正式邀王宇入籍宗門,設立「東南分堂」,但皆未得回應.
這一次,他未再遣人.
而是親自下山,帶著青渺山的正式命帖——一封由宗主手書,蓋有天璽印紋的邀書:
「道者王宇,開堂不立宗,傳法不署號,儼然一門之一宗.若入宗,我山將空出一堂為其掌法;若不入,我山亦願為其護道.此法,唯天人可共.敬邀.——青渺宗主·謝如城」
命帖遞到時,王宇靜坐於問道所外,正在教幾名農戶如何以靈氣護膝通脈,減緩田間久耕之傷.
他未接,僅淡然說:
「有心,已謝.」
「我教人不為傳宗,只為此世不空.」
姜守白立於原地,雙目複雜,最終長揖一禮,收帖離去.
他心知:
王宇的道,早已不是宗門能束的.
———
同月,柳青於夢觀所中盤坐七日不動.
第八日夜,他忽於夢中見星海旋轉,塔影傾斜,有一道聲音自遠方傳來,不似言語,卻如心中之響:
「你為何來此?」
柳青睜眼,星光自瞳孔散出,靜靜回答:
「我...是被選的.」
同一時刻,靜修堂外那朵唯一的桃花——
靜靜地綻放了.
王宇站於窗前,看著滿堂人聲,遠村炊煙,低聲道:
「第一朵...終於開了.」
⸻———————